山二黄剧照 (资料图片)
汉调二黄(山二黄)
山二黄又称汉调二黄,系十堰地方戏曲剧种,具有汉剧之母之雅称。经地方剧种考证申报认定,山二黄被载于《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成为湖北省22个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并录入《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存目,是我国稀有剧种之一。山二黄属皮黄腔系,以唱功见长,其声腔、韵白等方面在中国戏剧表现形式上有着独到之处。各类剧中生、旦、净、末、丑俱全,演艺古朴,彰显原始风范。
吕家河民歌
丹江口市(古称均州)官山镇的吕家河民歌村有200多户1000多人,全村男女老少均爱唱民歌。能唱2小时以上民歌者有120多人,能唱千首以上者有4人。吕家河民歌分为阴歌、阳歌和叙事诗,曲调达79种,全国罕见。
吕家河民歌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与长江流域文化相互影响、交融、结合的必然产物,它生存于神农架与武当山之间,汲取了神农架的神秘文化与武当山道教文化的丰富营养,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既有绚丽的表现色彩,又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堪称我国不可多得的具有百家艺术特色的民间文化瑰宝。
武当山宫观道乐
武当山宫观道乐是我国秦巴地区优秀民间文化与唐代至明代宫廷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武当山宫观道乐大多数情况下是集 “歌、舞、乐”于一体,按体裁形式的不同分为 “韵腔”和 “牌子”两大类。根据演奏场合、对象与目的的不同,又将“韵腔”分为“阳调”、“阴调”;“牌子”分为“正曲”、“耍曲”、“法器牌子”三类。按其活动内容,大致分为修道法事、斋醮法事和纪念法事音乐三大类。修道法事音乐是道士自我修持的日常功课,简称 “早晚课”或“早晚坛”。斋醮法事音乐是道教祭祀祈祷仪式活动的音乐,供斋念经超度各类孤魂野鬼或亡人,借以求福免灾。武当山的纪念法事活动主要有三月三 (农历)、九月九 (农历)、七月半 (农历)、开光等。
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相传为张三丰所创,具有很高的养生健身价值。主要包含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诸多门派,其拳功体现出了中国道家文化的精深奥妙,是中华武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武当武术的产生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2500年来,武当山有无数高隐之士栖息,这里聚集着一批批专业修道的队伍。经过不断地创造,终于在元明之际创立了道家理论与武术巧妙结合的武当武术,找到了一条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养生健身的有效途径。自明中叶传入社会以来,武当武术更加广泛地造福于人类,深受人们的喜爱。
伍家沟民间故事
伍家沟村是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的一个行政村落,邻近丹江口库区。伍家沟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等六大类别。目前,伍家沟村已发现民间故事1000多个,民歌千余首。已经出版有《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一、二集,共76万字。
在传承民间故事方面,伍家沟与河北耿村齐名,民间文艺界称之为 “北有耿村,南有伍家沟”。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摄制了该村的有关纪实录像片,并向全世界发行。
武当山庙会
武当山自古庙宇林立,香火旺盛,由庙宇产生了各种庙会,形成武当山地区特有的民间文化生活。
唐贞观年间,武当山始建五龙祠,自此以后,道教的正一、全真等教派先后入山开宗布道,历代高道名师也相继在此隐居修炼,并长期进行宗教活动。相传,道教所崇奉的“真武大帝”(玄武帝),曾在武当山修炼得道“飞升”。每逢真武的诞辰、飞升(忌日)和节日,信士们都会不远万里地到武当山祭祀真武,渐渐地,民间就形成了农历三月三、九月九庙会。
武当神戏
武当神戏是一种民间戏剧剧种,目前较完整地保存于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村,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武当神戏主要用锣鼓伴唱,包括二腔(新腔、老腔)五调(紧八岔调、慢八岔调、二流调、拉花调、卖翠花调)。武当神戏反映了武当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对研究道教文化、戏曲发展轨迹及武当山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品质旅游,服务至尚 ☆☆☆武当山旅游线路咨询预定☆☆十堰旅行社☆☆十堰周边游
☆☆☆~ 十堰百分佰国际旅行社 真情服务 ☆☆☆~
24小时咨询热线:
电话:0719—8883686 8881596 19907282431 18972491426
传真:0719—8881596
微信:Z19907282431 18972491426
QQ: 25279947 1601406180 404715680 468901138
网址: www.chutianly.com
电邮:25279947@qq.com
地址:十堰市人民南路7号长泰主楼215室(三堰加油旁)